可他能咋辦?!20多個員工都靠著這電動車討生活。小區車多排不上隊,只好從店里“飛”線。作為房屋中介門店的店長,郝明飛只能一再給街坊鄰居解釋。
這理由,居民朱金花并不認可:“‘飛’出來的線橫在人行道上,漏電誰負責?老人絆倒誰負責?”
地處中心城區普陀,曹楊新村街道是典型上海老城廂,地域小、房屋多、人口密。這兩年電動自行車方便,中介、外賣、快遞用得多,居民買的也不少。
充電這事兒,看起來是小事,卻關乎著民生呢。去年街道搞調研,居民、商戶充電難的問題被擺上了臺面。大家一討論,一下子碰撞出了“火花”:“馬路邊劃了那么多非機動車位,車位上充行不行?”
街道馬上找到開展相關業務的中國鐵塔上海公司,研發馬路邊上的充電樁。沒多久,有細心的就發現,街道梅川路邊多出一排一米多高的“花壇”,背后有十個充電口,電動自行車插上線,刷老年IC卡、掃碼支付就能充電。
這樣的“花壇”充電樁,既防雨又智能,一旦發現電流異常,會自動斷電并報警。設備還全部接入街道“一網統管”平臺,可以實時查看運行狀態,滾動更新,方便管理。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于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聯系我們ENGLISH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06001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00025